名師簡介:劉鐵軍,1991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并留校任教,2009年畢業于韓國國民大學TED研究生院室內建筑專業,獲設計學博士學位?,F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北京設計學會明式家具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韓國設計學會ADR論文出版海外編輯,美國家具學會會員。長期致力于中國家具傳承與創新設計研究。
設計觀點:繼承在前,發展在后
個人榮譽:設計作品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并獲金獎; 組織策劃參與了中日韓東方文化與設計學術交流項目 組織策劃參與了韓國首爾設計節中日韓生活設計展中國展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生家具展; 家具作品多次參加意大利米蘭家具博覽會衛星沙龍展及米蘭設計周展覽; 織策劃2015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中國館的展覽。
納金網:
作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副教授,有教授環境藝術的課程,在您眼中是如何理解環藝的?
劉鐵軍:
環境藝術,是用設計的手段,創造的美好人居環境。也就是為了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創造空間環境。我們所說的“環境”,并不拘泥于室內室外或者空間大小。比如說美院前面的小廣場,就可以算一個“環境”。
納金網:
您個人也有做雕塑作品,您認為公共雕塑與環藝的聯系是什么?
劉鐵軍:
雕塑專業中有公共雕塑,這和環藝是有著密切聯系的。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有個羅丹的雕塑要安置,這個時候雕塑是主體,周圍的環境就要根據它的主題和立意來設計;也有時候環境是主體,比如我們先有一個主題公園,再安置雕塑,雕塑就要融入環境,服從于公園整體的設計。像日本有個雕塑公園,里面雕塑和環境的結合就特別好。我們之前做項目,使用雕塑的機會也特別多。我們就要結合環境,統籌考慮:比如環境的主題性,它是一個怎樣的使用空間;它的功能性,為什么人使用,用來做什么。在這些前提下,充分發揮雕塑的觀賞性,或者把雕塑和公共設施結合起來。
納金網:
您那在做設計的時候,是會采用現成的雕塑?還是特意為主題現做雕塑?
劉鐵軍:
兩種情況都有。有些環境要求的比較隨意,可以選現成的雕塑作品,有些環境要求某個名家的作品,也有人會請雕塑家來根據環境設計創作作品,這樣子就涉及到了雕塑家和環境設計團隊二者理念的結合。許多大型的設計,都是要許多人一起共同努力完成的。
各專業間應該交叉融合,不應該有太多的界限。你們雕塑系的學生有很多人選我的課,他們學習了傳統家具中的榫卯結構,再轉化運用到雕塑創作中,做出很多有想法的雕塑作品。老工藝美院一直有“和而不同”的教學理念,很多老師藝術上設計上的觀點都不同,有差異才能體現大學之制。同學們在學校應該開放心態,不要用固有的觀念去套新的觀念,要建立開放的環境,學會集體作戰。大學給你們最初的人際網絡就是在建立良好的關系,很有意義。
納金網:
您個人也創作傳統家具,您認為應如何處理好家具設計的傳承與創新,使其從單一走向多樣?
劉鐵軍:
文化有傳承,新老文化間非彼此割裂,我們需要在包容狀態下理解、創新。繼承在前,發展在后,保護方式要多樣,不是一味求舊,也非一味求新。只有多面著手,才能讓傳統家具煥發活力,提供新能量。
店鋪:豬八創客吧售價:499
店鋪:聲波穿梭成迷茫售價:15.00
店鋪:購任性售價:169.00
您還未登錄
全部評論:0條